从哲学视角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仁爱”之道
——南非大学生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征文大赛中国大使奖获奖作品二
2022-10-18 14:31

约堡大学

埃德蒙•安宁


摘要

为了更好的服务公共和社会利益,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施行“仁政”,实现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追求的治国之道。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核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社会福利和扶贫项目使人民过上更好和更充实的生活。在本文中,我认为中国以实现百姓福祉为核心的“仁政”创造了一个充满仁爱和宽容的社会形态。我会阐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应该如何学习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去建设以人民福祉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习近平主席; 扶贫项目;仁政;中国;马克思社会主义;儒家社群主义。

引言

50年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治理中国的最好方式,其成效远远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多数民主”的政府形式。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人民福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佟, 2011; 蔡, 2015; 习近平治国理政III, 2018: 159)。这种执政理念具有社群主义的特征,它把社会的和谐、安定和社会福利放在首位(Bell and Metz, 2011)。基于此,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为中国13亿人民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习近平治国理政III, 2018: 159)。

中国共产党当前的奋斗目标一方面是在2050年以前,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一方面,政府承诺秉持以人为本的治理和发展理念(习近平治国理政III, 2018: 159)。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既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扶贫攻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建设全民共享的绿色环境。例如,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的人均GDP从1969年的89.5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62美元(Mok, 2020);此外,生活在每天1.90美元以下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6.3%显著下降到2016年的0.5%( Mok, 2020)。

鉴于上述提到中国执政的显著成就,本文将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国理念以及其在保障人民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功。我将展示现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与中国儒家伦理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以社群为中心的伦理。此外,我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治国理念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致力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构建其人民命运共同体、为所有公民创造健康的气候和环境,确保所有公民的和谐共处(习近平治国理政III,2018:296),这是一种是当今世界普遍需要的政府制度。

这篇文章以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中国在围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我知道,这一致力于建设富强繁荣的中国的仁政治国体系,无法在本文中全面阐述,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和医疗保健设施建设等。以上所述都是仁政治国的范例,本文主要关注研究中国的扶贫项目,并简要介绍其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所作的举措,来阐释中国的“仁政”。

本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将阐述中国儒家伦理的主要含义,以便为更好地理解第二部分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治国理念奠定基础。 在第三部分,我概述了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就,这证明了它是一个以公民福祉为中心的政府制度的论点。在最后一部分,我建议非洲国家认真效仿中国的治国方法,因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中国有着非常相似的社群注意文化和伦理价值观。

中国儒家传统思想

我认为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来看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心是人民的福祉,这正是中国儒家传统所一直追求的。在本节中,我将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与已经存在了两千五百多年中国儒家伦理观之间的联系。

儒家传统是一种可以追溯到近三千年前的以书面形式传播的传统,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被解读(Bell and Metz, 2011)。中国儒家的价值取向是基于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Bell and Metz, 2011; Segun, 2020),儒家思想体系是一种重视促进人和社区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观。因此,个人的快乐是在社区成员之间的友谊和随之而来的责任之间寻求的(Bell and Metz, 2011)。

儒家思想认为美好的生活就在“此时此地”; 在我们死后,生活并不会变得更好(Bell和Metz, 2011)。 考虑到“此时此地”的优先性,中国发展了一种政治制度,其唯一目的是确保此时此地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幸福。 它通过建设和平社会、减贫、合理的气候政策和倡议以及安全倡议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对中国的世界观、伦理和文化进行了合理的阐述之后,在下一节中,我将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定位为一种基于上述儒家伦理原则和文化价值的人文主义观的执政类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之道 

与西方国家的多数民主不同,中国实行的是以马克思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执政制度。 这种政府体系与儒家价值观紧密联系,如“忠”、“恕”、“仁”、“人性”和“勤奋” (Liu, 2021)。 如前所述,“忠”意味着忠于分配给某人的角色; “恕”是指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仁”或“人性”意味着确保社会成员的繁荣和幸福。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目前由2012年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主席领导(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3)。通过习近平主席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繁荣的中国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3)。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医疗卫生、宜居气候、创造就业、扶贫工程等方式,确保中国人民和睦相处、富强幸福。(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3)。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需要的责任,特别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中国共产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执政基本原则(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6),我在上一节已经讨论过了。中国共产党相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能够引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富强的最佳治理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精神和宗旨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其他形式的全面进步”(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6)。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走理论化和解决问题的道路,非常的行之有效。 现在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形态如何解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确保国家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181)。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秩序可以通过建立诸如国家和谐、稳定、和平与安全等价值观来体现(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181)。这些价值观并非孤立于我之前概述的儒家价值观。建设和谐、和平、稳定的社会,就是每个人都必须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时代呼唤、改革创新为突出的民族品格,认清和发扬“仁”的本质,以人为本、正直、正义、和谐。(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182)。这意味着社会成员有责任培养促进繁荣、正义、平等、奉献、友谊、和谐和文明的价值观。(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188)。培育这些价值观,意味着公民必须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把中国建设成为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

中国共产党实现其和谐社会前景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建设有效的安全防卫举措来保护其公民和他们的福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219)。 中国共产党以造福人民的福祉为目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并将其应用于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主席说:

不保证网络安全,就不能维护国家安全; 不推广信息化应用,就无法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我们应该拥有独特而强大的信息技术、丰富而全面的信息服务和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化”。(习近平治国理政Ⅰ,2018:219)。

基于确保高效网络安全的愿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投资高水平的技术基础设施,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是我认为值得称道的项目之一,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那么这个国家的财富也不会产生应有的社会价值。 此外,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和公民的福祉应表现在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做得天衣无缝的地方。 

在中国,政府在他们身上投入了更多的权力,首先是负责领导人民、保护人民的生命、保障人民的福祉。其次,人民有责任遵守和遵守规则,确保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断传承,维护社会稳定,在和谐生活中相互关爱(Graf,2019)。其次,中国注重集体利益(Graf,2019)。在中国,评判行动的标准是它如何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第三,中国强调人际关系和相互尊重(同上)。在下一节中,我将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仁政”中的一项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仁政”治国理念

中国治理的重要精神和原则之一是执政者施以“仁政”。“仁”是表现出同情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如孔子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个施仁政的政府,应该以德治国,招募最优秀的人进行治理,鼓励农业生产,在法律和征税中保障公平,为穷人提供服务。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下文中,我将重点讨论中国取得的伟大的经济增长成就,这使中国有能力大幅削减贫困人口,并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施行“仁政”的根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和施行的惠及全体人民的政策,进一步阐明了其“仁政”之道。 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其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如关心百姓的福利(Tong, 2011; Cai, 2015)。“仁政”的核心是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为其人民带来持久的经济增长和繁荣。例如,1978-2008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9.9%,同期人均收入增长7.2% (Tong, 2011; Cai, 2015)。1981年至2004年期间,贫困线一下人口从6.5亿人降至1.35亿人。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并且注重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在削减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1978年,当政府确定每人每年100元为贫困线的统计数字时, 贫困人口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1984年,贫困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贫困人口减少到1.28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1%。此外,根据2010年的贫困线,即1274元来统计,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2.8%(cai, 2015:4)。 

中国在削减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深度的赞誉。、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的减贫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cai,2015:5)。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继续坚持施行“仁政”。本届政府将贫困人口从 2012 年的 9899 万人削减到 2017 年底的 3046 万人,这一下降幅度比“七年重点扶贫计划(1994-2000 和2001-2010)”期间更大(习近平治国理政Ⅲ,2018:175)。在此期间中国国家预算平均增长22.7%,农业发展扶贫资金5296亿元,财政对农村贷款3500亿元(习近平治国理政Ⅲ,2018:175)。中央和省级政府以及私营部门持续合作帮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习近平治国理政Ⅲ,2018:178)。

此外,本届政府继续推动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以造福农村地区的人民。 政府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使农村地区的人在家里就能够推销他们的产品,而不需要去城市扎堆。 此外,中国政府还大量投资建设农村地区的公路、桥梁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尽管这些项目从经济回报的角度没有意义。这些项目的实施是因为政府打算照顾每个人,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提供良好的生活。 中国政府确保其“仁政”是为了每一位公民的利益,每个人都同等重要。

中国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章无法全部涵盖,我把这些方面留到以后的研究中去做更充分的讨论。本文的核心是讨论中国共产党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一方面,我将这种“仁政”的治国理念置于中国政府施行的包容性方法的背景中; 另一方面,我关注的是中国取得的经济增长,这使得中国有能力建设最好的社会福利设施和实现大规模的减贫。 在下一节中,我将提出,由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与中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观和世界观,这些国家可以效仿中国的治理体系,来实现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社会福祉。中国的“仁政”治国理念与撒哈拉以南国家的社群主义价值观紧密相连。

对非洲国家的建议

尽管非洲没有单一统一的伦理或价值体系,但似乎有核心思想在不同的非洲理论中反复出现(Horsthemke, 2015:1; Etieyobo, 2017)。这些概念是社区中心观和模态关系(Horsthemke, 2015; Etieyobo, 2017; Metz,2011)。Metz(2011)认为非洲人把公共关系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伦理中:“一个人通过其他人成为一个人”(Mbiti, 1970:141)。人不是抽象的实体,而是群体中的一个存在。一个人必须是社区的一员,并履行所有必要的职责,才有资格成为一个人。社区造就了个人,而无论社区决定什么,个人就会遵循什么(Menkiti 1984)。 这种以社区为中心的观念构成了非洲文化价值的基础。 

非洲著名哲学家Kwame Gyekye (1996:35)认为,公共价值是那些表达和显示对社区价值和意义的赞赏的重要价值。这些价值观指导着社会关系、行为和态度的类型,这些社会关系、行为和态度应该存在于个体之间,这些个体共存于一个社区中,怀着共同利益的意识共享社会生活(Kwame Gyekye 1996:35; Emeakaroha 2002:3)。 公共价值包括团结、认同、互助、关心他人、相互依赖、和谐和相互义务(Gyekye 1996:35; Metz 201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观和伦理观与儒家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都非常关心社会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而这是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 鉴于这些相似之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可以向中国社会学习。 其中之一就是要有一种关心集体利益和人民福祉的执政体系。关心社区成员的福祉需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并建设有利于人民福祉的项目,如优质教育体系、农业和卫生保健设施。 

目前,非洲有很多人生活在联合国的贫困线以下。 我认为,目前非洲的政治缺少中国政府的“以德治国”的部分,因为非洲政治生态普遍存在的严重腐败; 它目前是一个更多的在关心政府内部人员和他们的福祉而不是关心人民的制度。 我认为非洲国家领导人应该学习中国去建设具有“非洲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治理制度”,而“非洲特色”应当与“中国特色”相似。 通过这样做,非洲国家也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造福非洲大陆百姓。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一种“仁政”和“以人为本”的治国方式。 政府致力于削减贫困、为农村和偏远地区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系统,施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建设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文一开始,我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进行了阐述,来展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风格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第二节中,我简要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执政措施,证明了其执政的“仁政”特征。 在第三节中,我讨论中国“仁政”在一些重要领域的表现, 重点讨论了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增长上,这为中国政府大规模地削减贫困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对非洲国家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认为非洲国家领导人应该学习中国的“仁政”,建设“有非洲特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Bell, A.,& Metz, T. 2011. Confucianism and Ubuntu: Reflections on a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African Tradi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38, pp. 78-95.

Cai, F. 2015. Demystify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eidelberg & New York: Springer 

Carron, M. 2017.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 America. [Online]. https://www.vergemagazine.com/volunteer-abroad/blogs/2091-anticipating-cultural-differences-part-1.html

Emeakaroha, E. 2002. African World and Ideology: Seminar Paper. Vienna: University of Vienna.

Eno, R. (trans). 2015.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Online]. https://chinatxt.sitehost.iu.edu/Analects_of_Confucius_(Eno-2015).pdf

Etieyibo, E. (ed) 2017. Ubuntu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Philosophy. NewYork: Routledge.Pp.633-657.

Fairbank, J., & Reischauer, E. (eds.). 1979. Chin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ydney: George Allen & Unwin.

Garnaut, J. 2010. China Insider sees Revolution Brewing. Sidney Morning Herald. [Online]. https://www.smh.com.au/world/china-insider-sees-revolution-brewing-20100226-p92d.html

Graf, R. 2019. 13 Major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line]. https://owlcation.com/social-sciences/10-Major-Cultural-Differences---China-and-the-United-States

Iain, B. 1996. Are “Values” the same as Virtues? Centre points, Vol. 2, No.2, pp. 1.

Gyekye, K.1996. African CulturalValues. Accra: Sankofa Publishing Co.

Hofstede, G. 2001.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u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sations Across N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Horsthemke, K. 2015. Animals and African Ethic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Jinping, Xi. 2018.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Jinping, Xi. 2018.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I.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Liu, J. 2021. Confucian Robotic Ethics. [Online]. https://www.academia.edu/61429094/Confucian_Robotic_Ethics

Mbiti, J. 1970. African Religions and Philosophy. London: Heinemann.

Menkiti, I. 1984. Person and Community in African Traditional Thought. In: R. Wright (ed), African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171–181.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America.

Metz, T. 2011. Ubuntu as a Moral Theory and Human Rights in South Africa. African Human Rights Journal of Law, Vol.11, pp. 532-559.

Mok, A. 2020. Latest 5-Year Plan Shows the Benevolence of China’s System. [Onlinre]. https://news.cgtn.com/news/2020-11-02/Why-China-s-five-year-plans-work--V5Gn4iu5vW/index.html

Scott, J. 1976. 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Rebellion and Subsistence in Southeast Asi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egun, S. 2020. Critically Engaging the Ethics of AI for a Global Audience.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07/s10676-020-09570-y

Tong, Y. 2011. Morality, Benevolence, and Responsibility: Regime Legitimacy in China from Past to Present. Journal of China Political Science, Vol.16, pp. 141-159.

Zheng, C. 1995. A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Political Ideas: The Difference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he Liberal-Democratic and Moral-Despotic Traditions. New York: Melle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