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学者:一个非常谦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民族
——中国脱贫举措促进西藏自治区繁荣发展
2019-09-04 21:41

  9月2日,南非媒体智库访藏团成员、姆贝基非洲领导力学院教授谭哲理在南主流媒体《星报》、《开普时报》发表访问西藏观感文章《一个非常谦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民族——中国脱贫举措促进西藏自治区繁荣发展》,介绍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巨大发展,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文章并表示,西藏快速发展并未对宗教、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带来冲击和影响,西藏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包括南非媒体在内的大多数国际媒体都倾向于将中国西藏描述为“斗争中心”,关注1959年民主改革后的西藏,而忽略过去西藏封建农奴制下90%的人民被奴役迫害的黑暗历史,并以此贬低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西藏自治区总是被称作中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统治模式的受害者。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西藏自治区海拔5600米,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恶劣,素来被人们被称为“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至少300万西藏农牧民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草场地带。西藏人民朝气蓬勃,尊重自然,态度谦逊,很好地适应了当地极端地理和气候条件。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已成为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寄托。而宗教在西藏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功实施。

  极端恶劣条件未能阻挡西藏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步伐。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人口从120万人增长至318万人,人均寿命由35岁增加至70岁。接待游客人次由1988年的600万增至2018年的4900万,远超中国其他省份。西藏自治区在生态环境、文化宗教和科技发展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提升了该地区人民的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但国际媒体对此却鲜有报道。

  西藏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和制度,使得西藏当地政府可以自主推进脱贫和发展项目。此外,中国其他相对发达的兄弟省市对口帮扶也让西藏受益良多。

  作者本人最近随南非媒体智库团访问西藏,亲眼目睹了西藏发展模式如何惠及当地畜牧业等民生领域。例如,牦牛肉是藏民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来自其他兄弟省市的技术公司指导西藏当地养殖合作社,帮助增加牦牛肉产量。

  不言而喻,社会对西藏来说是一个生活空间而不是一个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空间。尽管西藏自治区科技发展迅速,但该地区始终秉持科技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生态、文化宗教传统为代价的发展理念。

  为保证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与当地传统和价值观相适应,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发展举措在正式实施之前用藏语对社会各界公布;二是确保发展举措不破坏和妨碍西藏当地文化和宗教传承发展;三是团结社会各界人民,强调共同记忆、共同目标、共同策略和共同执行。

  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减贫是西藏自治区众多成功故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为使人民成功脱贫,西藏自治区政府致力于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此外,中央政府以立法形式保障藏族等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西藏自治区政府保障所有孩子有饭吃、有学上。藏族儿童可免费享受15年基础教育,而占中国总人口95%的汉族儿童只能享受9年义务教育。

  上述只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采取的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人民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摆脱贫穷枷锁并非不可能。国际媒体记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媒体和记者,在道义上有责任报道宣传西藏自治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模式。